【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大先生”:他们在学校“三有三会”党建品牌引领下,做“有技能、有情怀、有文化”的示范、引导学生“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着力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具有忠诚度、责任感、中国心、中国情,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
即日起,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推出“教师节·致敬榜样”系列报道,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分期、深入、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展现其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讲好工大“大先生”的育人故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致敬榜样|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创新团队:匠心育桃李 攻关铸重器
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四川省发改委于2016年批准建设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心邓龙安主任的带领下,围绕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对高温合金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技术的需求,开展高温合金零部件切削工艺优化、切削刀具磨损、数字模拟切削、产品创新设计、机床智能化改造等研究。

机械学子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装备制造赛道一(数控多轴加工技术小组)赛项金奖
近五年,中心通过工匠班、学生进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学生获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校企联合成功申报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项目、农业农村厅“天府良机”薄弱环节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揭榜挂帅项目——轻量化低损广适割台研发项目等省、市纵向科研项目16项,横向项目20余项,到账资金500余万元,获得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0余项。校企联合研制的五轴联动数控刀具磨床被认定为2024年度四川省首台套产品。

机械创新设计作品-智能汽车停车库
中心科研创新团队以“服务国家战略、突破技术垄断”为使命,依托中心高水平创新平台,在高端装备研制、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中心2024年度运行评价结果为优秀,充分印证团队在“平台建设-技术研发-产业服务”的卓越能力,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一、夯实平台建设基础,筑牢创新发展根基
团队始终将中心作为科研创新的核心载体,从场地建设、资金保障、资源整合到组织管理,全方位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为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实训
(一)高标准推进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
1.发展历程清晰,建设路径规范。中心自2016年11月获四川省发改委批复建设(川发改高技〔2016〕547号)以来,团队主导完成3378平方米场地适应性改造,建成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方法、工艺参数优化、刀具磨损机理、数字模拟仿真、高端机床及机械创新5个专业研究室,配套1个中试基地和1个培训中心;拥有研发仪器设备及软件系统126台 /套,总价值4073.8957 万元,涵盖五轴加工中心、三维扫描仪等高端设备,可满足高温合金切削全流程工艺研究需求;同时制定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设备利用率达 90% 以上,研究中心进入高质量运行阶段,为团队科研活动提供稳定优质的物理空间与运营保障。
2.产学研与协同创新成效显著。团队牵头整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德阳西门子创新中心、东方电机、杰创科技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二)厚植技术基础,强化核心竞争力

BXH700型五轴叶片加工中心参展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1.聚力全链条技术积累。团队聚焦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核心领域,将研发经费重点投向切削工艺参数优化、刀具磨损机理、数字模拟仿真等方向,形成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储备,为核心装备研发提供技术支撑,也是中心获评年度优秀的技术保障。
2.专利成果丰富,转化能力高效。目前中心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6项,近1年团队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受理发明专利6项;成果转化收入达387.32万元,“高精度五轴叶片加工中心”“五轴数控刀具磨床” 等成果已规模化应用于行业龙头企业,高价值成果转化是中心获评年度优秀的重要依据。
3.技术水平与行业地位领先。团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联合研发的“德阳造”BXH700型五轴叶片加工中心填补行业空白,“高精度五轴数控刀具磨床” 获四川省首台套认证,有效突破高温合金精密加工“卡脖子”瓶颈,领先的技术实力为中心赢得年度优秀运行评价提供核心支撑。
4.创新活力饱满,研究成果丰硕。2024年以来,团队承担各级科研项目 11 项(省级以上5项、市级6项),覆盖高端装备研发、工艺优化等领域,为团队保持创新活力提供动力,也为中心年度优秀运行评价注入持续动能。
(三)打造高水平技术团队,凝聚创新力量
1.高素质的团队构成与多学科交叉优势。团队现有专职研发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及博士10人,5人入选学校“九鼎技能专家”人才库,涵盖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数控技术等多学科领域;聘请5名外部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形成“专职 + 柔性”人才配置,高素质队伍是中心获评年度优秀的核心力量。
2.强大的科研能力与核心成员引领作用。近2年团队发表SCI/EI论文8篇,主持省级及以上项目5项,攻克关键技术9项,研制样机9台套,强劲的科研实力是中心获得年度优秀的关键保障。
3.高效的协作模式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双师”教练团队与“例会制度”,实施“成果激励”机制。近两年,6名成员晋升高级职称;联合高校培养博士10人(已获博士学位3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心年度优秀运行评价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二、深化产学研协同,赋能行业升级发展
中心聚焦区域经济质量提升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放服务平台建设和全链条成果转化,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
(一)聚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联合装备制造领军企业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攻克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和“卡脖子”技术难题。例如,与杰创科技、东方电机等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共同研发的“德阳造”BXH700型五轴叶片加工中心,填补了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技术行业空白;联合研发的高精度五轴数控刀具磨床,成功入选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在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支撑重点企业技术升级。现有有效发明专利26项、软著6项。其中,2025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受理6项,发表SCI/EI论文4篇。
(二)聚力平台开放服务,赋能行业升级

指导学生在“正泰杯”第四届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决赛中喜获佳绩
打造集研发测试、中试验证、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共享服务平台3290.45㎡。平台配备40余台高端设备(如五轴加工中心、三维扫描仪等),年均服务企业超700次,惠及德阳精工科技、杰创科技等10余家企业。此外,平台还面向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修和工匠培育项目,提供工艺优化、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坚持“技术成果反哺教学”,育人成效显著。近两年,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国家级创新竞赛奖项7项,省级创新竞赛获奖6项;开展技术培训6480人次,涵盖高温切削工艺、数控编程等前沿领域,为区域产业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平台建立了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接待政府、企业及院校考察交流,示范效应显著。中试基地年均开放服务800次,承接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关键零部件试制,通过技术扩散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助力成德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能级提升。
(三)聚力成果全链条转化,助力多领域发展
推行“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模式,围绕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坚持“需求牵引、价值导向”,开展技术服务和新产品开发。近2年,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达387万余元。其中“高精度五轴刀具磨床”“多工位复合数控磨抛设备”等多项技术实现突破,创新成果应用于国防军工、清洁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持续突破高温合金精密加工领域技术瓶颈。同时,成功揭榜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揭榜挂帅项目“低损广适轻量化割台研究”,助力行业企业新增产值超千万元,已成为制造强省区域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创新引擎。(文/图 机械工程学院)